Ivvvy~

好好读书,拒绝咸鱼

© Ivvvy~ | Powered by LOFTER

相信正义的存在--《法治的细节》罗翔

我们依然相信正义的存在,看见的不用去相信,但看不见的才需要相信。


法治的细节

罗翔

★★★☆☆



读书笔记-----------------------------------

  1. 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

  2. 法律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

  3. 法律是自律, 不是他决,不是他律。

  4. 程序性的规则,带来的是程序性的正义,是有限的正义,是有缺陷的正义。


读书日记-----------------------------------

    其实之前没有看过罗翔老师的视频,对他的印象仅仅是大家常说的“法外狂徒张三”这个词。这本书是我第一次了解他,除了看到他对法学的热爱,也被他的清醒和智慧所折服。他说法律是有限的,他说程序性的正义是有缺陷的,他说复杂的不是法律而是人性,他说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所以依然相信正义的存在。这也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对法律可以说毫无了解,这也是我第一次看法律相关的书籍,尽管罗翔老师已经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句来讲解了,但看到中间一段略显专业的部分,我还是像回到了大学课堂一般——犯困。这一定是我个人的问题,一定不是罗老师的问题。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但罗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我能看到他对法律的热爱,以及他对普法的使命感。正是热情和使命,成就了他现在的名誉,也成就了这本书。


书摘----------------------------------------

序言

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最优选择的追求。但是人类的经验和历史不断地告诉我们,追求最优选择的初衷,最后往往会带来最坏的结果,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看起来在走向天堂。

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在可见的视野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公平和不正义,这让我们对看不见的公平和正义更加充满向往。人总要对焦于某种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别习以为常的平庸与肤浅。 

一、法律与道德

第3页

人的内心确实有幽暗的成分,有时人并非不知道对错, 而是明知是错,却依然要选择错误。(偷梨是为了获得一种偷盗的“愉悦感”)

第3页

没有以惩罚为后盾的法律规则,社会将变得混乱不堪。

第5页

法律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对那些最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法律上的惩罚,也能使人们尊重道德规则。我们不能以立法的方式将道德订为法例,但我们却可以调整行为。

总之,法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维护秩序,而要维护秩序必须以惩罚为后盾。

第7页

法治虽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一个避免最坏结果的“次优”选项。

第9页

任何事物一旦成为工具,就必须为使用者服务,当工具可以满足使用者的目的,工具可以获得各种赞美,而当工具妨碍了使用者的目的,自然也就会被弃之如敝履。如果法律只是一种工具,会无法避免为人任意裁剪取舍的命运。

第15页

法治强调,所有人尤其是强者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法律的规则对每一个人都具有约束力。所有幻想跳出法律规则的强人,即使怀揣着善良的愿望,也可能给世界带来一种更大的不确定。

第18页

如果无视道德规则的指引,在法律中只是进行功利的价值比较,那么整个道德秩序可能崩溃,社会也会瓦解。

在紧急避险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利弊权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利益的比较必须接受道德主义的指导, 否则根本无法得出答案。

第20页

没有人有权利随意决定他人的生死。

社会存在的前提是对生命的尊重,而离开了对生命的尊重,社会也就不复存在。

第21页

有偏见的价值观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也拒绝通过他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第22页

在危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可能有一种道德上的义务,我们可以为了保全别人的生命来牺牲自己,但这只是个人的一种道德义务,你不能够把它演变为我可以牺牲他人来保全我自己或保全另一些人的生命,因为道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决。 

第32页

如果通过私人的复仇来执行和伸张正义,不但起不到惩治的作用,反而会破坏秩序。

第33页

定罪量刑中法律判断要优于道德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法律中没有道德判断,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第34页

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如果一种行为在道德生活被鼓励,那它不可能是犯罪。

换言之,如果一种行为是道德上值得鼓励的,那么法律也要尊重民众的这种道德情感,在处罚时也要进行相应的恩免。

第38页

在司法实践中,还是按照民众所理解的死亡标准来认定死亡。这其实也是法律对社会生活情感的一种尊重。法律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它绝不能高高在上,无视民众的道德情感。

第41页

按照社会契约理论,国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源于民众所放弃的权利。但是人们所放弃的权利是有限的,不可能把处分自己生命的权利也交出去。

第43页

这就是为什么死刑越多的国家,犯罪反而越残暴。用法律来作为施加暴力的借口,法律公正性也就会彻底地丧失。

第45页

法律一定是一种平衡的艺术,不管是杀人必死论还是死刑废止论都可能是出于两个逻辑的极端,而正确的观点可能在两者之间。

二、法理的思辨

第57页

法律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法律只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后手段。

第62页

惩罚一个人依然是要把他当作人来进行惩罚,也就是在他了解他行为的意义的情况下,再进行惩罚,让他幡然悔悟,意识到他所犯下的罪行是错误的。

因此,先治病,再接受惩罚,甚至先治病,病好后再执行死刑,这不是矫情,不是伪善,不是浪费,而是体现刑法对人的尊重。

三、正义的实现

第71页

只有通过程序性的规则,人类才可以接受一个有缺陷的正义。如果我们为了追求完美的实体正义,而无视程序规则,也许在某个个案中会实现正义,但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使得每一个无辜公民都有可能成为刑罚惩罚的对象。

第72页

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刑讯逼供无疑就是有毒的种子,从那里长不出正义的大树。

第73页

我们必须承认法律是有缺陷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既定的程序去追求有限的正义,离开程序,依靠狂热和激情所追求的正义也是是一种更大的不正义。

第79页

人类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的司法制度只能寻找有限的正义,这种有限的正义之所以能够为人所尊重,就是因为它是通过正当程序所达致的正义。

第79页

生活远比戏剧更荒诞与沉重,但荒诞不是让我们绝望,而是让我们重新滋生勇气与信心。

有很多朋友认为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但我总觉得迟来的正义比永远等不到的正义要强。我们依然相信正义的存在,看见的不用相信,但看不见的才需要相信。

第84页

刑法是最严厉的惩罚手段,这种惩罚必须具备道德上的正当性,虽然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一种在道德上被鼓励的行为一定不是犯罪。

无论如何,善行都不能论以犯罪。司法活动不是电脑运算,必须考虑民众的道德情感的行为,唯此才能保证司法的公信力。

四、性刑法

第147页

法谚有云:任何人不能从错误行为中获利。

有时我们会发现法律问题太过复杂,但是真正复杂的并不是法律,而是人性。

第157页

对科学或艺术自由的保障与人类的尊严休戚相关,但如果这种自由与人类的尊严严重抵触,那么这种自由就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

第158页

自由始终面临着两大威胁,其一是人们对乌托邦的向往,其二则是人们将自由与放纵混为一谈。

自由并不意味着从道德中获得解脱。

艺术是自由的,但是并不是无拘无束的。人的尊严应该成为艺术自由的内在追求。

五、读经典

第163页

想象毕竟只是想象,我们在书籍中获得的完美,在现实世界中依旧不完美。当你想鸵鸟一样,把脑袋埋进书籍的沙土之中,这个世界并不真正变得完美。这种营造的美并不真实,而且带有强烈的虚伪和自我欺骗。

第165页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阅读营造一个假想的世界,却不愿意走入真实的世界,并关心真实世界中他人真实的苦楚,那么,这种自我欺骗式的阅读,其实毫无意义。

第166页

无论是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其实都是在探讨人类在不同情境中应当如何去选择。我们个体虽然是独特的,但是在人类的总经验中,个体又并不独特。我们经常说,每个人的悲喜并不相通,从个体的角度看也许是对的,但是放在人类的总经验中,这又并不准确。

总之,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对你心灵的追问,都在帮助你反思自我、走出偏见,引发你思考那些自以为是的观念是否真的无懈可击。

当我们越多地理解世界,我们也就越多地理解自己。

第182页

从经验主义出发,斯蒂芬认为人与人在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很多时候,人们的平等情绪只是为了把强者拉到与弱者同等的程度。

第182页

既然人在天赋和能力上是不平等的,社会就会把这些差异体现出来。如果没有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人们将失去工作的动力。

第227页

苏格拉底说,人心中的欲念是一个筛子,筛子装不满水,无论多少东西都填满不了人心,所以人的欲望一定要限定在一个具体的事情上,这样你才会有真实的满足感,否则你不可能有满足感。

六、对话

第238页

这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一个人来到你们面前,而且当你看到了他的案件,你会发现法律是可以帮助他的,然后你就觉得很有意义。每个案件,它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了一个人的一家。

第239页

因为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人越是觉得自己崇高。因为你越觉得抽象的人可爱,你就越会觉得身边的人不可爱。因为忙着爱人类,以至于没有时间爱具体的人。

第240页

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公平和正义不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第243页

最重要的是做你觉得正确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你听不到内心对你的抱怨,最重要的是多年以后你能够看得起现在的你。

第245页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关于好的标准。good如果加个s就变成了goods,就变成了商品。

第247页

其实人类所有的成就,靠的都是艰辛的努力。

卑微的起点会促使你开始一件事,但是让你坚持下来的,一定是热情和使命。

第250页

人生大多有两种路径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一种是找到一个自己热爱的事业,另一种是热爱自己选择了的事业。

当然,一份职业,不能仅凭热爱支撑。一时的热爱容易,坚持很难。

热爱,不等于称职。把热爱转化为持续的行动,才是称职的开始。

第251页

一切有意义的知识,最终都是为了行动。作为学者,我们经常会思考许多崇高与深邃的观念,但是我们经常误以为自己想到了、说到了,也就做到了。

这其实只是自欺欺人,这个世界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

在走向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一个人往往是怯弱的,能够帮到一个人的,是凝聚成更大的共同体。

第252页

本质上,过分的夸奖与过分的批评不都是误解吗?误解本来就是人生常态,不要喜欢好听的误解,而厌恶不好听的误解。

第253页

我们无需关注未来,我们只需要活好今天,因为永恒由每个今天所构成,每个今天都可以触摸永恒。

第263页

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就是人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于是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那当你这样来想,你就会慢慢地有一种反思。

第265页

人能真正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那只是片刻感动了,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人可以有片刻的感动,不可能持久地感动。你能真正影响的人,一定是你愿意在他身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的,跟你有真正的接触的那些人。

第266页

我们必须认同“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道德是要求自己的,而不是要求他人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