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vvy~

好好读书,拒绝咸鱼

© Ivvvy~ | Powered by LOFTER

【文摘】知乎周刊·怪诞心理学

知乎周刊·怪诞心理学(总第140期)——知乎编辑团队


为什么有人在人多的教室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

2016-11-12

他人在场时,你则是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时刻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2016-11-12

最关键的就是「声誉」。声誉是他人对你的印象和评价,是社会给你贴上的标签。它无比重要,甚至比你真实的模样更加重要。

2016-11-12

「从众」不难理解,就是随大流。

2016-11-12

「人众无知」。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玩,但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是这么想的。


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还会感觉疲惫不堪?

2016-11-12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的福流(flow)理论了。米哈里是用物理中的「熵」来形容人在心理上的无序状态。当我们没有办法专注地做事时,我们的思想会回归到一种无规则或混乱的状态,既「熵」的状态。一旦陷入了混乱的状态,我们的自主性、效率和创造性都会降低。


为什么有的人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时完全没有动力,完成别人的请求时却拼尽全力?

2016-11-17

这说明他们其实有能力在现实中克服困难,缺乏的是在内心把对别人需求的尊重,以同样的态度放在自己身上。

2016-11-17

具有病理性利他这种牺牲精神的人,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某些特定的文化里,可以是成功者,乃至是成功的典范。

2016-11-17

为了自己的需要而能敢于表达、坚持自我需求的正当性,在受到侵犯时敢于据理抗争,是一个人尊重自我、自尊调节功能健全的表现。而不顾自己生活而热心肠好帮忙的人,往往有病理性利他的问题,他们缺乏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通过不断照顾别人、为别人的权益去争取来找到存在感,也曲折地满足地自我需求。他们的低自尊感状态,倾向于把被照顾的需要投射给了别人,自己满足对方的时候,内心也得到了满足,只是意识层面不愿或不能接受自己有这种需求。


为什么一旦在任务完成前对人说出计划,就难继续顺利执行?

2016-11-20

轻松的安排,简单的任务,我们不在乎是否要提前说出来(同时我们可以顺利地完成)。只有那种进展缓慢的、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的、忍受了许多痛苦的任务,我们才会有憋不住的冲动,想早点看到胜利的曙光。可以说,这种冲动本身,已经说明了这不是一件可以顺利完成的事。

2016-11-20

我们急着向别人夸口,也许是为了想要快一点证明自己。

想要快一点证明自己,也许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任务丧失了信心,急需寻求安抚。


为什么有些人在失败后,希望身边人也失败?

2016-11-20

失败是一个信息,于是我试图找出失败的原因(归因过程),是我能力不够?是任务太难?是我运气不好?同时,我会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社会比较),因为其他人和我在做同一个任务,具备某种相似性。

这时,出于对自己维持良好评价的需要(自我强化),我们就会期盼周围人的失败。因为出于一致性解释的需要,他人失败的信息和我本人的失败信息都可以非常顺利地归结到任务太难,而这些原因有利于对自己做出好的评价(而非能力不够)。

2016-11-20

Tesser还根据这些原则建立了自我价值维持模型(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 model),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时候,周围人表现越好,我们越失落;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周围人表现越好,我们却越高兴。

2016-11-20

当别人表现优异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无关的时候,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高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好友的艺术成就越高,我越高兴。

当别人表现优异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概念相关时,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失落。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画家,好友的画比我还受欢迎,我就越失落,这种失落是针对自己。


为什么在做重复劳动的时候,必须开个视频听个响才做得下去?

2016-11-20

有一些人——也许是今天的大多数人——是要不断地以「新鲜感」喂食的:新鲜的知识、新鲜的体验、新鲜的人际关系、新鲜的故事……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新鲜的体验,就会产生出一种对生活本身的厌倦感。


为什么在学习中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学就会变得困难?

2016-11-21

在你学习的时候,大量的相关信息从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提取出来进入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在工作记忆中,这些信息被快速加工处理,你会感受到一种信息的「流畅感」;在你休息的时候,原先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又全都回到了长时记忆中;当你想重新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又要一点点把那些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需要你耗费一些努力,花一点时间来恢复状态,这时你还无法达到曾经感受过的那种「流畅感」,反而可能会感到一种「阻滞感」。

2016-11-21

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从一个较长期的角度来看,分散学习(spacing learning)比集中学习(massing learning)的效果更好。

2016-11-21

当人在集中学习时,经常受到「流畅感」的熏染后,会误以为自己对眼前的学习材料已经悉数掌握,从而高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2016-11-21

而「阻滞感」的好处是,你可能会低估你学习的效果,这反过来会促使你增加学习的投入。

2016-11-21

所以说,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寻求挑战、往「难处」寻的过程,心理学家将之称为desirable difficulties。学习之后休息一段时间甚至休息较长一段时间都无不妥,只要你能用意志力扛住开始那一点点的不适,那么这种坚持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为什么快速浏览一段内容的时候,很容易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016-11-21

这个问题涉及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领域:视觉搜索(visual search)。

2016-11-21

视觉搜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视觉对象的视觉信号进入大脑后与大脑中既有的认知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因此视觉搜索的过程主要受两种心理加工的影响:自下而上(bottom-up)的加工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加工,前者是刺激驱动的,后者是模板驱动的。

2016-11-21

自下而上加工是指视觉对象本身的视觉属性(颜色、大小、形状、纹理等)对视觉搜索的影响。一般认为,视觉目标(target)与分心物(distracters)之间的视觉属性越接近,则搜索难度越大,找到目标的时间越长,目标与分心物之间的视觉属性区别越大,则搜索难度越低,找到目标的视觉越短。

2016-11-21

自上而下的加工。人眼的视觉搜索并非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并不全是由视觉对象在底层驱动的,人对刺激的主观期望、熟悉度都会影响视觉搜索的效率,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哪些模板处在被激活、更易被调取的状态。

2016-11-21

以前多次遇到的事物或者近期遇到过的事物比那些好长时间都没接触到的事物,再次出现的概率总会高一些,那么人优先对这些事物做出快速反应显然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

2016-11-21

感兴趣的东西因为能给自己带来奖励(比如快乐什么的,reward learning的神经机制基本也是从多巴胺系统解释的),所以逐渐变得愈发重要,并得到了更高的注意优先。于是在「快速浏览一段内容」的时候,我们虽然无法给每个东西都分配足够的注意力,但重要的东西却被注意得更好,表现在先看到它。


为什么长时间看认识的字反而越发感觉不认识?

2016-11-21

「语字饱和(satiation)」的现象,即长时间注视一个字或长时间重复朗读一个单词会导致个体对于该字的知觉变化。

2016-11-21

字形饱和(orthographic satiation)即连续注视某个语词一定时间,或长时间重复朗读某个汉字后会知觉到该汉字的分解或变形(deformation & distortion);

2016-11-21

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对某个语字的意义进行重复性的表征后,对于该语字的语义表征减弱或出现语义丧失(the decrement or loss of meaning)。

2016-11-21

联结饱和(association satiation)的概念,指单词重复出现会使语字的从字形表征到语义表征的转换联结产生饱和,导致难以从重复字中提取字义。


为什么越小心翼翼越容易出错?

2016-11-21

小心翼翼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某种焦虑,这种焦虑由于以前犯过的错误而引发,是对自己无法应对当前任务的一种预期。这种负面情绪本身就对现在的认知活动有着干扰和破坏作用。

2016-11-21

斯特鲁测试(Stroop test)发现,焦虑者的反应要比非焦虑者慢。一般认为,面对需要投入注意力的任务,焦虑者的注意范围会变得狭窄,而会对焦虑情绪的控制分配更多的注意力。


评论
热度 ( 8 )